堅持行動,創新性解決社會問題 ——國際公益學院EMP2019春季開學典禮在深舉行
2019中國慈善榜發布國際公益學院榮獲慈善榜樣、EMP項目榮獲年度慈善項目
王振耀:社會組織與社會服務的本質關系
兩國領導人見證中意慈善論壇合作備忘錄簽署
馬蔚華主席被聘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特別顧問
“意料之外”——學院奠基人之一比爾·蓋茨與梅琳達·蓋茨發布2019年信(中英雙語)
全國助殘日:用公益與科幻對話,超感電影《靈魂游舞者》北京巡演
免費
¥199
¥36
¥29.9
校友 | 孔維:“長期失蹤”娛樂圈的“東方茱莉亞羅伯茨”
“我期望我能夠再出人頭地,我希望能夠再讓公眾認識我,同時我明白這樣可以給項目帶來更多的力量,我的項目可以做得更好。”
詳情>
校友 | 劉欣獲2019中國慈善榜“慈善榜樣”:越早公益,越多受益
4月28日,第十六屆(2019)中國慈善榜在京發布。國際公益學院榮獲“慈善榜樣”,國際公益學院國際慈善管理EMP項目榮獲“年度慈善項目"獎項。EMP2016年春季(五期)校友、美國誠信集團執行董事劉欣榮獲“慈善榜樣”獎項。
校友|劉旻昊:生物女學霸的公益跨界
“我相信只要西湖大學這條路走下去,中國大地上一定會有一批和西湖一樣的大學,為了同樣的目標,和公立大學一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努力。”
校友|張帆:一家民間草根機構對鄉村教育的系統性實驗
“弘慧基金會要立足湖南,為民間組織介入鄉村教育實踐出一整套可復制的應對方案。”
EMP|李哲:親子閱讀,既要陪伴,更要科學
“2018年度愛閱童書100”發布,EMP2016深圳班第五期校友、深圳愛閱基金會秘書長李哲談親子閱讀
EMP|常青:我愿心存所有美好,待暖心蔓延到所有角落
“這一生只做一件事:讓慈善公益真實的影響每個階層,參與社會構建而非僅僅促進金錢流動。我要做的公益不是簡單的將富人的錢掏出來給社會底層的人讓他們的思想固化,而是要向社會投放一種良知,去改變每個階層的認知,讓慈善公益融入每個人的生活。這,就是我的使命!”
校友故事|ELP張伯駒:敢于真實
經歷了與自然之友“共生”的十幾年之后,張伯駒形容彼此的關系是“互相刻畫,互相塑造”。
奧巴馬基金會青年領袖張君婷:慈善傳承與創新
因循“引領國際善財領袖創新向善”的理念,經過3個月的籌備、初選與面試,由東西方慈善論壇與國際公益學院國際善財公益創新中心聯合奧巴馬基金會共同推動的“奧巴馬基金會亞太青年領袖學者計劃 “選拔圓滿結束。國際公益學院校友張君婷正式當選“奧巴馬青年領袖“,她將作為唯一的中國代表參加將于2019年1月于夏威夷舉辦的奧巴馬基金會亞太青年領袖峰會并在未來一年與其他代表一起為社區發展貢獻新的力量。奧巴馬基金會亞太青年領袖項目旨在培育與支持有能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青年領袖,共同應對世界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并通過舉辦“亞太青年領袖峰會”為代表們創建深入研討交流平臺,同時探尋如何提供機會與資源以支持他們的未來事業,共同建立一個互相支撐且能推動社會發展的亞太青年領導力群體。
EMP校友 | 29歲辭去副教授、40歲告別商業,專注棄嬰養護,徐樸:愿做小小的量變
“只要這是一件促進社會的事情,你就要相信,做的人多了、積累多了,這件事才會發生質變。我們現在就是在努力地做小小的量變。”徐樸說。
EMP | 苗世明:小朋友畫廊——用美去打動公眾
去年,公益籌款活動“一元購畫”刷爆朋友圈,短短半天時間引發580萬人次參與,籌款約1100萬元。這也讓創始人苗世明和他的機構飽受質疑。“一元購畫”爆紅之后的半年,苗世明一直在反思。現在,他開始“放慢腳步”,精細化運營WABC,嘗試輸出服務模式,計劃做社會企業自我“造血”,并希望打造一個類似“熄燈一小時”的全球性倡導,呼吁社會接納特殊人群。
EMP新生力量 | 90后偏執狂曾拒哈佛offer,"公平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業"
張碧巍是北京音畫夢想社會工作事務所(以下簡稱“音畫夢想”)創始人。音畫夢想是一家致力于用創新的體驗式藝術教育提升兒童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非營利教育機構。三年前,張碧巍接手音畫夢想時,它是一個松散的大學生聯盟,面臨解散。今天,音畫夢想已成為一家年籌資額1500萬,擁有15名正式員工的“明星”組織。截至2017年6月,受益于音畫夢想“藝術+”項目的兒童已達233870人次。張碧巍計劃到2020年服務1000萬人次的鄉村兒童。
GPL | 喬遷:這件事我做對了!
2009年圣誕節前夕,在將自己苦心經營了15年的企業賣給一家上市公司后,喬遷踏上了飛往太平洋彼岸的航班與家人團聚。然而,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卻成為他和長子之間交流的最大障礙。
EMP新生力量 | 和西梅:那孩子望向我的瞬間,我已淚流滿面
只要走進她的心里,你還是能發現一個不會下意識回避視線、永遠天真的眼神,她看著你,“仿佛過去所有經歷過的苦難一下子都抹掉了”。
GPL | 張君婷出席海峽兩岸慈善論壇 慈善接力,薪火相傳
中國民營企業的傳承,既是企業的傳承,也是家族的傳承。張君婷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教會了她感恩他人、回饋社會,家族的責任讓她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傳承父輩慈善精神的使命。責任與使命是她堅定的動力,以“利他之心”創造經濟價值的基礎上,履行社會價值和意義。
喜訊!恭喜EMP/GPL學員錢軍發起的昆山昱庭公益基金會廢紙置換廁紙項目入選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候選名單!(網絡投票中)
喜訊!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候選名單揭曉!恭喜國際公益學院EMP學員錢軍發起的昆山昱庭公益基金會廢紙置換廁紙項目入選第十屆“中華慈善獎”候選名單(慈善項目、信托)!
EMP校友丨張帆:本地力量起來了,鄉村教育才有希望
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名氣不大,成立于2008年。2013年,一份收錄了全國4000多家教育公益組織的名錄里,竟然找不到它的名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張帆一方面承認,最初幾年他們只顧埋頭苦干,太局限;另一方面,他也堅持做教育公益必需扎根,“根深才能葉茂”,要先在一個地方把渠道做順暢。
EMP-ELP項目第7天學習日志:理解全球化 & 利益攸關者分析
上午的課程,Edward Cunningham教授講授的“理解全球化”,以MIT“全球化研究”為藍本,通過對545家企業5年精確數據的多維度分析,主要呈現的是經濟貿易的全球化。技術、經濟成本和政治成為經貿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力,在2007-2016年十年間,全球最大的十家公司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熟守成的公司被后來者取代,而中國實現了從0到4家公司的蛻變。
EMP-ELP項目校友分享會紀實——重返哈佛,再回初心
2018年3月19日,剛剛經歷過一場暴風雪,料峭春寒的波士頓迎來了久違的明媚陽光,哈佛達理歐獎學金慈善管理高級領導人項目(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EMP-ELP)二期班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隆重開課。
EMP-ELP項目第六天學習日志:感恩與傳承,探索非舒適區
3月19日,波士頓白雪皚皚,陽光燦爛,空氣冷冽,在哈佛肯尼迪學院的兩周課程也正式拉開了序幕。ELP二期同學們一抵達就迫不及待的在哈佛這個學術殿堂徜徉。藍天厚土黑水白雪,馬路上不斷有僅著T恤短褲的跑者,湖面上熱火朝天訓練的劃艇隊員,撲面而來濃厚的體育鍛煉的氛圍,冰天雪地中的堅持和對意志的磨煉,讓緊張學習中略有疲憊的我們,不知不覺就斗志昂揚,興奮的期待著后續的精彩。
EMP-ELP第五天學習日志:Does the data tell truth?
3月16日我們迎來了在華盛頓的最后一課,也奏響了接下來兩周在哈佛大學訪問學習的序章。來自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sh Center的Edward Cunningham 老師近期在帶領一項有關“中國精英捐贈”的研究,并通過可視化數據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課堂上Edward老師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團隊通過數據研究和分析所窺探到的關于中國精英慈善的11個洞見,并與美國慈善現狀進行對比,帶領我們思考如何在統計數據里進行深入挖掘,分析數據背后反映的經濟、社會、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事實、差異和原因。但同時也提示我們:統計數據既能向我們揭示一些東西,但往往也會掩蓋一些東西。Does the data tell truth? That is a question!